[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用好公开这把利器

发布时间:2018-09-03 09:17:55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53万个,处理6.15万人。据了解,查处的4.53万个问题中,腐败问题占42.16%,其中,截留挪用、优亲厚友、贪污侵占问题高发,分别占23.29%、19.34%、17.98%。(8月29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扶贫资金是贫困户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对此社会上早有共识,可是一些贪腐分子却将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不断伸出“黑手”撬动这块“奶酪”:有的截留挪用,有的优亲厚友,有的贪污侵占……手段之卑劣,行为之可耻,着实招人烦、惹人厌。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活命钱”为何不知不觉落入干部私囊中呢?公开透明度不够是关键。

  时下,包括低保、救助、扶贫资金等在内的各种惠农补贴、政府福利源源不断,涉及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群众也最为关注。若每一笔资金是多少、从哪里来的、用到了哪些地方,总是藏着掖着,自然会让群众摸不着头脑,也会让一些干部生出“贼心”,利用群众的“不知情”,从中“渔利”。长此以往,群众心里就有了怨气,不仅不会“买账”,还会激发更多负面猜想,使各类“小道消息”满天飞,从而引发信访和矛盾纠纷,削弱执政者的公信力。这样一来,党委政府想干事不仅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还会受到阻碍,最终造成工作开展被动、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双输”局面。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才有公信,透明才有清明。权力只有公开运行,才能防止被滥用。扶贫领域“最后一公里”之所以难通,这里面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想不想监督,如何监督,监督到什么地步?对这样一个看似“伪命题”的问题,只有拿出公开透明、常“揭盖子”的利器,才能彻底解决。首先,将每一笔惠民资金的申报、审核、办理、兑现到户等过程置于阳光下,

  把党委政府工作的每个环节都“亮”出来,让群众自己看、自己比、自己算,让涉及利益相关方全程参与,了解细节。其次,在确保上级有关部门加强职能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优势,确保公开成为真公开。再者,必须加强宣传,每投放一笔资金,就要广而告之,不能遮遮掩掩,也不能模糊其词。只有如此公开透明,才能收获人心,最终打赢扶贫领域正风反腐这场攻坚战。(江永县 黄倩如 编辑:雅楠)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