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让“提篮者”无“篮”可提

发布时间:2018-09-21 09:17:08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近期,中央第八巡视组在对湖南省委的反馈意见中提到,要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及亲属插手工程项目、内外勾结“提篮子”以及教育、科研、金融等领域的腐败问题。巡视组要求被巡视单位党委要以巡视整改为推动,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加大对领导干部及亲属插手工程项目、内外勾结“提篮子”以及教育、科研、金融等领域的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将巡视巡察利剑直插基层。(7月22日,中纪网)

  “提篮子”,湖南方言,湖南话里把“空手套白狼”的中间商形象地称为“提篮子的”,他们在权力者和需求者居间斡旋,从中牟利。“提篮子”实质上是权力掮客,简单的说就是中介。为什么会产生“提篮子”现象?作为权力者,并且需要安全的将权力变现;作为需求者,需要依靠权力获得更大的利益。

  “提篮子”的人分为这几类,一类是最常见的领导身边人,例如说配偶,司机,秘书等。一类是社会人士,领导在社会上认识的所谓“朋友”,或者是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的人士,如王林这样的气功大师。一类是特殊关系的人,例如说近亲属,情妇。还有一类是国家公职人员,例如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提篮子”泛滥的领域,一个是工程建设,一个是干部人事,一个是行政审批,一个是政府采购。这四样占据“提篮子”一大半的份额,这几类共同的特点就是权力者自由裁量权非常大,所以想当官的有官托,搞工程的有标托,跑项目的有信托等等。在这些领域,往往需求者直接去送钱,必然会受到权力者大义凌然的拒绝,甚至可能把财物上缴到纪委,在现在反腐的高压下,需求者敢送,权力者不敢拿。所以需要“提篮者”出场,“提篮者”采取单线联系,隐蔽性强,采用隐语,甚至说都不说即可完成交易。在提篮子的过程中,因需求人和权力人不接触,双方通过一个或多个“提篮者”从中斡旋,外人无从得知,查处难度很大。往往“提篮子”东窗事发,一个是因为“提篮者”事未办成却没有把款项退还给需求者,导致需求者鱼死网破进行举报;另一个是权力人身边的人举报,如情妇、秘书,由于生活上紧密,他们几乎知道权力者所有的情况,因此一旦双方发生矛盾,就会曝光违法违纪事实。

  因此,相关部门要针对“提篮子”被查处案例总结规律,认真查找制度层面存在的漏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签字背书制度,对工程建设等市场经济活动的审批、建设、实施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记录,出现问题倒查追责。发改、财政、住建、国土、交通等“高风险”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健全完善权力清单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加强对土地招拍挂、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项目审批、政府采购等制度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持“零容忍”的态度对于“提篮子”执纪在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警示一批,齐抓共管、形成震慑。

  “苍蝇不叮无缝蛋”,对领导干部本人“提篮子”严肃处理,对其亲属及其身边人“提篮子”严厉惩治,仅仅是“蛋破”后的补救措施。杜绝“提篮子”现象,关键在于提前斩断权力输送利益链,禁止任何“打招呼”“递条子”的类似行为,构建全覆盖的监督网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挤压“提篮子”的生存空间,让“提篮者”无“篮”可提,彻底失去市场。(道县纪委监委何俊宏)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