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整治校外培训乱象需上“猛药”

发布时间:2019-04-30 08:55:23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近期,国家再出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2018年8月,国办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再次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证照不全、超前培训等突出问题提出十分明确的整治要求。随后,教育部9月印发通知,直指专项治理整改。

  多年来,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就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整治就像水里按皮球,这边下去那边起。政府呼吁学校减负,但校外辅导却层层加码,花样不穷,学生不仅负担没减反而苦不堪言;同时随着课外培训费的“水涨船高”,让无数家长叫苦连天,已成社会顽疾。据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的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从“8000亿元”、“1.37亿人次”两个数字可见行业之盛。

  校外培训机构长盛不衰,既有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烧钱的原因;也有部分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沆瀣一气,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原因;还有高考、升学等压力为校外培训机构推波助澜的原因等等。这些我们暂且不论,但当下校外培训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却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家庭被高昂的培训费压垮;有的人为谋得一己之私,置法律于不顾,钻政策执行的漏洞,开办一些存在安全隐患、资质不符的培训机构,“李鬼”扮“李逵”引发社会管理问题;还有就是繁重的培训任务让学生喘不过气来, “不是在培训班上,就是在前往培训班的路上”已经成为了“中国式”家庭教育下孩子们的梦魇,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莫大伤害……

  从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到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都足以彰显政府重典治乱的决心,也显示了政府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不懈努力,但笔者认为,整治乱象不能一蹴而就,还需上“猛药”,多方发力,标本兼治,全社会一起向“昧良心”的培训“说不”。

  强化师德教育,坚持廉洁从教。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广大教师要对标先进,加强自律,摒弃非正当利益的诱惑,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物,做到“慎独”“慎行”。总之,教师只要具备了辨析是非的能力,有顽强的抵制能力,就一定能保持自己廉洁从教的道德行为。

  加强对中小学校及教师的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任教、为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招生宣传、诱导或强制中小学生到校外培训机构补课培训的中小学校教师,在年度考评、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情节严重的,取消教师资格。要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的日常监管。要健全监管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落实年检年报制度,对经年检和年报公示信息抽查检查发现校外培训机构隐瞒实情、弄虚作假、违法违规办学,或不接受年检、不报送年度报告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要全面推行黑白名单制度,对已审批的有负面清单所列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从白名单上清除并列入黑名单,未经批准登记、违法违规举办的校外培训机构,予以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

  畅通监督渠道,激发民众举报热情。对在职中小学教师校外有偿辅导兼职进行举报,让公众和媒体广泛监督。同时,要打破教育内部监督的尴尬局面,将在职中小学教师校外有偿辅导兼职纳入政府监察部门巡察范围,对违纪违规教师严肃查处,对失职渎职领导强化问责,给老师、学校形成震慑,在全社会形成禁止在职中小学教师校外有偿辅导兼职的环境氛围。纪委监委要把其纳入作风建设范畴,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才能彻底整治好这一乱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何星辉)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