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被问到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总书记答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回答,彰显大无大有的真挚情怀,饱含许国许民的勇毅担当。
"位卑未敢忘忧国"。当年年轻的习近平在梁家河那艰苦的岁月里,努力读书,扎实工作。带领梁家河的乡亲打水井,尽力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后来,习近平总书记走向领导岗位,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后,更是夙夜在公,废寝忘食。他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贯穿于治国理政中。以"累,但很快乐"的情怀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前进路上取得一个个重大的胜利,干出一番番举世瞩目辉煌成绩。"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戴的大国领袖。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可是在我党队伍中也有周永康、郭伯雄、令计划等少数蛀虫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的邪恶思想。利用党和人民赋予手中的权利,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拉帮结派,谋取私利。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贪财而取危,贪权而取竭"。他们走向人民的反面。被送上审判台,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永远被天下人耻笑。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章》总纲开篇名义:“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无我”的思想正是对《党章》宗旨的最好诠释。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向习总书记学习。以“无我”的境界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服务。
做到“无我” ,思想上要摒弃私欲,名利方面做到“无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非一念救苍生”。党员干部要做到“公而忘私,先公后私”。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急群众之所之急,想群众之所想,要把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当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为了党为了人民的利益,不珍惜羽毛,不在乎得失。要做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能用手中权利为自己为亲人谋半点私利。
做到无我,行动上要敢于负责,担当方面做到“有我”。“苟利国家生死矣,岂以祸福避趋之”。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有担当精神,要有负责的态度。面对困难不回避,面对急难险阻敢于上,不怕事,敢担事,特别是在大事大非面前敢于亮剑。绝不当缩头乌龟,当小脚女人,绝不怕打击报复,不怕穿小鞋、丢选票。不怕受委屈,受责难。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担当把工作干实干好,干出成效。只要是为了党为了人民的事业,就大胆的干,扎实的做,哪怕是赴汤滔火,亦在所不惜。
做到“无我”, 要夙夜在公,工作上做到“忘我”。“大道之简,实干为要”。“幸福不是从天而降”。成绩是干出来的,工作是奋斗出来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去,做到脚踏实地,忘我的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不谈条件,不讲价钱。要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要坚决反对高高在上,对人吆喝,高谈阔论,坐而论道、指手画脚的假把式。党员干部要以“忘我”的状态干在实处,走在前头。
“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切要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不应该有任何私心,不贪任何私名,不存任何私念,如果要计利就为天下人计利,要求名就求天下为公的大名。把“小我”“无我”投入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群众谋福址的“天下利”“万世名”中去,用自己的无私奉献书写无悔人生。
(零陵南津渡办事处 唐高翔)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