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

发布时间:2019-05-17 08:17:12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廖彬森阅读更多

  云南省红河州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和建,到基层调研要警车开道,开会要摆放鲜花,如果当地主要领导不陪同调研和就餐就大发雷霆;河南项城市秣陵镇原党委书记趁着酒劲,对来访村民又打又骂,还送上一句:“敢进我办公室,作死你个鳖孙!”;两名穿着大裤衩的河北省委干部驾车经过河北保定阜平牛角台警务站,拒绝接受两名辅警检查,当即打电话叫人:“通知下县纪委过来让县公安局长尽快到场!”……在狠抓党员干部作风、狠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当下,干部“耍官威”的言行,实在令人反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在群众面前有“耍官威”习惯的干部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人将此归咎于“个性”,认为“官员也是人,是人都有个性”。他们这种认知从何而来?现代社会中,官员是一种职业,其职业是公共服务者。官员面对民众时,正确的角色定位应是服务者。人们心目中合格的领导干部形象,应该是亲民、爱民、为民、利民的,他们一定会把老百姓摆在首位,认真尽责地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而不是手握权力的“官老爷、官奶奶”。

  权力运行容易野蛮生长,走向畸形,从而打破应有的权力制约。个人的社会地位与成就有一定关系,但这个因素不应该被人为夸大。领导干部地位更多的是表明,人民对为人民服务者的尊敬,对工作能力的肯定,对国家制度的尊崇。在现今的网络时代,领导干部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群众监督、舆论监督。领导干部如果热衷于做官、满足于做官、陶醉于做官,举手投足之间,官气、官腔、官威、官样十足,忘了“自己也是百姓”,就会令群众反感,如果群众反感领导干部,就会影响到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因为领导干部是政府的“形象代言”,“代言”被群众所唾弃的话,就会让政府的形象在群众的心中一落千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他这样说就是要激浊扬清、净化党风,让权力永葆克己奉公、为民谋利的真味。领导干部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杰出代表,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官老爷,对于权利、官位不妨看清些、看淡些,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做个“民味”十足的干部,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要把权力看成一种“负担”。当它成为“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享受”时,那么一切也“到此为止”了。把权力看成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修养,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处事的哲学。真正有大才能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行事低调。而无才或只有小才能的人才恃才傲物,趾高气扬,他们要通过这种傲慢和张扬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零陵区纪委监委 廖彬森)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廖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