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为官不是为了权和钱,不能有“补偿心理”

发布时间:2019-05-22 17:20:21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廖彬森阅读更多

  日前,袁仁国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将茅台酒经营权作为拉拢关系、利益交换的工具,进行政治攀附,捞取政治资本;大搞权权、权钱交易,大肆为不法经销商违规从事茅台酒经营提供便利,严重破坏茅台酒营销环境;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有关规定,经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省监委委务会议研究并报省委批准,决定给予袁仁国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处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5月22日)

  纵观公开通报的案例,因觉得自己“吃亏”而产生“补偿心理”,最终走上贪腐道路的党员干部绝非了了。他们错误地以为,当官就是为了提升地位、获取钱财。如果达不到预期,就心态失衡,要将“缺失”补回来,打起了手中公权的“小算盘”。有这种“补偿心理”的人,忘记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经不起“我是谁、为了谁”的良知拷问,放松自我警醒与约束,日渐放纵迷失自我,背离了党的宗旨,污染了政治生态、损害了党和人民利益,自己最终也身败名裂。说到底是贪念、私欲作祟,理想信念缺失。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从政者即为人民公仆,就应有宗旨意识和为公情怀,在得失权衡上自觉摒弃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思想。当官与发财道异途殊,既然选择了从政,就应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从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立志“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到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203次提到人民、4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再到率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提出“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历程中,贯穿的核心理念一直都是“人民”。矫正“补偿心理”,关键还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就不能把金钱和权力放在第一位。

  “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这不仅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自己的职责本分,也提醒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为人民幸福奋斗。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就应超脱狭隘的物质欲望,怀有一份舍弃小我、造福苍生的担当和气度,保持“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的定力,位高不自恃、权重不谋私,坚守初心、一尘不染。党员干部必须常怀敬畏之心,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守原则、底线。

  (零陵区纪委监委 廖彬森)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廖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