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人情交往”当有“度”

发布时间:2019-08-02 08:35:18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唐雅楠阅读更多

  “本人平时放松了对党纪国法的学习,思想上缺少那根紧绷的弦,以为给领导‘拜拜年’‘随随份子’等行为是正常的人情往来,没想到最终是害人害己呀。”6月26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对违纪党员回访谈话,该区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杨富春此前因给领导送礼违反廉洁纪律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他至今后悔不已。(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人情文化历史悠长。逢年过节,走亲访友、你来我往成为了人们表达或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党员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闺蜜、知己、战友,谁没个三五朋友?朋友之间人际交往很正常,人情往来自然也无可避免,但应当坚守纪律底线,抵御人情侵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逐渐深入人心,纠正“四风”成效明显,但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现实生活中,“人情往来”面纱下的消极腐败现象并未销声匿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打着“人情”的幌子,趁着过年过节这个走亲访友的好当口,在一回生、两回熟的情感投资中,以“礼尚往来”的名义,用量身定制金玉雕刻、紫薇盆栽、成色很高的千足黄金、古董字画、名烟名酒等高档礼品,拉拢、腐蚀党员干部,为自己谋取好处,一些“想伸手”的党员干部也找到了合情合理的借口和心理安慰。于是,送礼者另有所求,收礼者心知肚明,一笔笔“隐形”的钱权交易就这样在心照不宣中悄然完成,公权力俨然成为了偿还人情的砝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用权讲官德,交往讲原则。”原则是什么?是度,是底线,是纪律。如果“人情往来”不顾纪律的约束,纪律底线就有可能被打开缺口,在“联络感情”和“增进友谊”的情感投资中,一步步滑向了腐败深渊。

  “人情交往”当有“度”,如何把握人情交往的度,笔者认为,首先党员干部自己要做到廉洁自律。心中得有一把尺,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越红线。其次,“送礼”贵在“情义”二字,不可脱离“情义”却为“利益”,要知道建立在利益上的情义终是不能长久,不但会损害情义二字的真实意义,也会让自己深陷囹圄,走上不归路。再次,扎紧制度的笼子,站稳脚跟,不为人情往来迷失方向。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不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特定关系人的礼品、礼金”;不能收受“明显超过正常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不能借婚丧嫁娶等机会收受礼品礼金,借机敛财,以强制力确保党员干部作风不出格。最后,各级党组织和纪检部门要划出红线,架好纪律的高压线。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人情往来中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新田县骥村镇纪委 唐剑)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唐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