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注重家风问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他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一条承上启下的纽带。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履责,诚信待人。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家风连着政风,家风系着国运。家风是抵御腐败的一道重要防线。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家庭清廉是绝不能忽视的,必须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家范,才能让腐败无空隙可钻,无存身之地,才能把家庭、单位的好风气树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近年来,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官员带坏了党风政风,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最终也毁了整个家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在被查处的落马官员中,以“夫妻店、父子兵”现象为代表的家族式腐败案件频频曝光,甚至“全家总动员”,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刘铁男职位越高,儿子刘德成贪得越多,在23岁到25岁时,已经成为千万元户;苏荣一人当官全家捞钱,包括其妻子、儿子等在内的十余个亲属涉案。
当前,中央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全面从严治党收到了明显成效。好家风能够带动党风政风,为腐败的发生增设防线,使得修正领导干部“跑偏”的家风成为各方舆论关注的焦点。将培育清正廉洁的家风纳入廉政教育的课题,发挥家风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建设性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位高权重但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自律”为司马家之家风;南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精忠”为岳家之家风;清朝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现代谷文昌简朴清贫、公而忘私、为民奉献,“为民”为谷家之家风,他的“心中四有”也是所有党员干部永远的风向标,教导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周恩来总理因为反对任人唯亲的腐朽作风,认为新社会不能搞旧社会的裙带关系,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了“十条家规”。
熏陶和浸染是家风传承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成效虽慢,一旦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动,将成为难以动摇的立场和坚不可摧的意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党员领导干部绝不能在亲情面前丧失原则,把亲情和家族利益凌驾于法律之上,要时时对自己及“身边人”提出更高要求,以身作则,从严治家,管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从而担当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宁远县纪委监委 何绍斌)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吕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