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纪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紧盯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坚持抓早抓小、挺纪在前,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近3年来,运用“四种形态”处理151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占比80.3%、第二种形态占比12.1%、第三种形态占比5.4%、第四种形态占比2.2%,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实现了从“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
教育引导,警钟长鸣。坚持把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作为“治未病”的主要方式,通过廉政宣讲、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以案明纪、以案为鉴,引导党员干部闻警自省、警钟长鸣。选树典型,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
红脸出汗,防微杜渐。灵活运用第一种形态,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廉洁自律方面的轻微问题,综合运用提醒谈话、廉政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等方式,早筑“防火墙”、常敲“警示钟”,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牢牢守住“第一道关口”,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日常督查、专项检查为抓手,努力将纪律和规矩“防线前移”,将监督提醒“关口前置”。
严管厚爱,治病救人。每月对问题线索全面分析、集中研判,突出执纪监督重点,加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扶贫领域腐败作风问题、环境保护、涉黑涉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六个方面问题的查处力度,严守纪律防线。对自律不严、履职不力而触碰党纪法规“红线”的党员干部,综合运用第二、三种形态,共谈话函询9件,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18人次,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理8人次。及时处理和纠偏,根据违纪问题性质、严重程度、造成的后果和影响等情况,灵活恰当地作出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防止“小病”成“大病”,让纪法边缘的党员干部悬崖勒马,最大限度地教育、保护和挽救干部。
刮骨疗毒,严惩腐败。坚持无禁区、零容忍、全覆盖,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紧盯民生领域、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问题,对不收手、不收敛、不知止的党员干部果断运用第四种形态,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3人次。依法严肃查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利剑高悬,正风肃纪,及时清除“害群之马”,以严厉惩治“极少数”来教育警醒“大多数”,持续释放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 (蒋东新)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