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念好“紧箍咒”,方能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米

发布时间:2017-06-09 17:21:40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随着,扶贫攻坚战的不断推进,“微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全面开展,扶贫资金被镇村一级党员干部冒领、挪用、侵占等腐败案件纷纷被推至人们的视野。当前,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期和关键期,为扶贫资金监管念好“紧箍咒”,才能最终打通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后一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少数镇村党员干部对纪律要求毫无敬畏、失职失责采取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违法手段,将腐败“黑手”伸向扶贫领域。在为群众办理低保,发放就业扶持金、产业扶贫金、村级公益金时,不顾身边群众的疾苦“雁过拔毛”或吃拿卡要,或优亲厚友,甚至采取虚列名单、偷刻印章、复印村民身份证等更加隐蔽的方式冒领贪吃扶贫资金。扶贫资金成了  “扶富”资金,成了人人都想咬一口的“唐僧肉”。
  镇村一级是扶贫攻坚拔穷根的“最后一米”,恰恰也“微腐败”问题的“发源地”。少数干部在群众面前做“老好人”,自认为瞒天过海神不知鬼不觉的,甚至认为小侵小占也不会立案追责。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谁敢动扶贫资金的“奶酪”,等待他的将是党纪国法的严厉惩处。
  从各地查处的“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来看,关键一点是少数基层党委、纪委和有关职能部门管党治党不力、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扶贫资金监管不同程度存在“缺位”现象。念好扶贫资金监管“紧箍咒”,才能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户,精准到人落到实处。
  当前,精准扶贫已进入关键阶段。基层党委、纪委只有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镇村党员干部的管理,及时提醒纠偏,强化对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管。要把纪律挺在前面,从严从快查处违纪问题,敢于向“微腐败”亮剑,形成强大震慑力,用铁的纪律作保障,扶贫资金才能精准发放到户。同时,还要把群众请进来,积极参与到扶贫项目建设、村务财务公开等工作的监督上来,强化项目的透明、公开、公正,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只有这样广大群众才能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脱贫攻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新田 贺华建)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