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单行本,日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3月15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与此同时,中央把今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制定了一系列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务实措施,此次国家再次发文明确要求地方破除形式主义,可谓是场及时雨,符合基层的实际、需要和呼声,值得肯定与期待。
形式主义恶性循环是造成基层重负不堪的“罪魁祸首”。 近日,各大新闻媒体对基层干部艰辛生存环境持续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基层干部的广泛同情,基层干部也随即成为了新增的“弱势群体”。这种说法是否合适暂且不论,但基层干部压力大已是不争之事实。有人用五个“满天飞”形象地道出了目前基层工作的现状,一是会议满天飞,干一天的事,开三天的会,会越多越长,显得越重视;二是计划满天飞,把计划等于工作,计划列完,工作总结也随之而来;三是措施满天飞,什么工作措施,服务措施,文明用语,承诺等等,把措施等同于落实,措施订了一大堆,问题照旧;四是数字满天飞,把数字等同于成绩,而且数字想大就大,想小就小;五是花里胡哨的东西满天飞,表面锦绣文章,肚里一团草包,华而不实。
形式主义整而难治,禁而难绝,根子在于官僚主义作祟。因为官僚主义者抓工作往往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凭长官意志办事。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下达不切实际的任务,制定不切实际的指标,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搞得基层无所适从,但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做表面文章。“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对应着各路“条条块块”,上级的各类检查督导调研等等频频而来、铺天盖地,常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但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搞“假把式”。
“假把式”搞多了,就极易导致贯彻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上下一般粗”,不加消化、虚浮表面,产生“水土不服”甚至适得其反的效果。具体表现在部分干部工作流于形式,热衷于提新口号,定新指标,典型的“发烧友”,图虚名、争彩头,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有的则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点子”,从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很有功底,实际上是纸上谈兵,不好操作;更有甚者是弄虚作假,把准备做的说成已经做了,把个别的说成普遍的,把布置的说成落实的,华而不实,制造虚假政绩,粉饰太平盛世……
习近平总书记曾直截了当地指出:“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这些无谓的事务,绝大部分就出自于“假把式”这个怪胎。因此,给基层减负还需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精准发力。破除 “走过场、做虚功”的形式主义,就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问题,狠抓追责问责、通报曝光和标本兼治,把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工作往深处抓实里做,推动整治工作成常态、见实效。
要切实强化外在监督和约束,着力理顺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用好干部考核这根“指挥棒”。让基层干部少在应付检查上做文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服务群众上下功夫;让求真务实的人尝到“甜头”,让搞形式主义的人吃到“苦头”。只有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和考核注重实绩、注重实效,才能逐渐改变基层干部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现象,才能真正为基层干部松绑,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群众拉近感情,回归基层服务群众的本色。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为基层减负不能仅是一句口号,搞“口头减负”“形式减负”,要以整治形式主义为抓手,盯紧“假把式”,打出“实心拳”,真正把“减负”落到实处,提升工作实效。(巴人)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