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莫让围猎者“围”了去

发布时间:2017-06-14 11:24:49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苍蝇专叮有缝的蛋。”围猎者笑里藏刀,枪挑软肋,因人下套,能炮制出“总有一款适合你”的“牌路”。打金钱牌、打嗜好牌、打感情牌、打影响牌、打恐吓牌……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很容易放松警惕、迷失方向。特别是在春风得意或失意低迷等特殊节点,面对带着人情味儿的糖衣炮弹,更容易上钩,在不知不觉中被俘虏。(5月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围猎”一词,本意为“围而猎之”。既然称之为“围猎”,就有围猎者和被围猎者之分,围猎者是那些想通过被围猎者的权力牟取利益的人,而被围猎者则是那些手握权力的党政干部。
  近年来,干部因遭受“围猎”而落网的新闻并不鲜见。
  “爱好网球,身边就聚起了网球圈子;爱好中医,身边就聚起了养生圈子;丈夫做红酒生意,身边就聚起了品酒圈子……”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在担任市领导后,身边形成了不少这样的圈子。又如广东医学院原党委书记江文富的忏悔书中如此写到:“附院副院长曾某主动为我鞍前马后,我要散步,他陪着;要游泳,他陪着;误餐没饭,他安排;胃病不舒服,他煮好鱼肚等营养汤送……当曾某提出给院长说一声,让李华做CT大型设备,我犹豫过、顾虑过,但朋友相托,自己有求,便张口让李华做成这笔买卖,似乎一切都‘水到渠成’。”文中道出了江文富是如何被围猎者“围”了去,从一名处处戒备、带着“盾牌”的干部,逐步走向贪腐的。
  我们在感叹围猎者可恨,被“围”了去的官员可悲的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就被围猎者“围”了去?围猎者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在领导干部身边周旋,无非看重的是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可“任性”支配资源,通过腐蚀领导干部、搞权力寻租,能够带来巨大的利益回报。倘若我们的官员能够早日明白“围猎者”的不良居心,时刻注重自身修养,增强学习,经常反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坚定信仰,涵养高尚道德情操,自觉抵制各种“糖衣炮弹”的腐蚀,围猎者根本就无法下手。
  时下,从中央到地方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让讲规矩、守纪律逐步成为常态,不敢腐、不愿腐,甚至不屑腐的理念深入干部内心,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精气神”不断激发着干部活力。一是要通过彻查存在“围猎”行为的个人、机构、单位,甚至是机关内部的同志,及时提醒、警告,对屡教不改者进行处罚、问责,并记入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开,让恶风气得到及时的曝光,在全社会共同形成抵制“围猎者”、揭露“围猎者”的丑恶嘴脸,筑牢领导干部的“铜墙铁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二是搭建诚实守信、公平公正、遵章守纪的营商环境、干群氛围,引导广大群众多为问题找办法,少为捷径动歪心,并不断完善配套的制度、法规,进一步加强对“围猎”行为的制度约束、法律约束,让别有用心者、不良势力没市场。三是要建立良好的政商关系。习总书记说过: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对国家工作人员与商人交往的行为标准及违反后的处理原则具体细化,既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保护一心为公的积极作为,又要坚持把党纪和规矩摆在前面,严肃处理谋取私利的行为,严惩钻营投机者,让政商关系返璞归真。(新田县纪委 胡承斌)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