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让“基层贪腐”无所遁形

发布时间:2017-09-01 17:17:29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日前,中央纪委公开曝光九起扶贫领域的腐败典型案例,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枧唐镇金屏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俞成荣先后收受10户实施危房改造的村民好处费共计2.52万元,骗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6万元。对于这种胆敢向扶贫、民生等群众“救命钱”伸手的“基层贪腐”,不仅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干部,往往是政策执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肩上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导致“基层腐败”出现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基层干部没有严格执行上级政策的要求,履行相关的义务,群众意识淡薄,甚至对纪律置若罔闻、腐化堕落,大肆侵占惠民资金。尤其是现在脱贫攻坚正在深入推进,村干部有没有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意识直接关系着脱贫攻坚的任务能否完成。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微腐败”,让“基层贪腐”无所遁形,切实加强执纪监督,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特别是在扶贫、民生等领域更易出现“基层贪腐”现象,要有效防治“基层贪腐”,一是要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春秋时期政治家宴子曾说:“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这就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坚持“人民利益至高至上”的信念。如果心中没有群众,眼中只有私利,基层干部也会想方设法利用手中的权力谋一己之私,给群众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二是要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做到对纪律常怀敬畏之心。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基层领导干部只有常存对法纪、组织、群众的敬畏之心,才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人生航向,守住为官从政的“底线”。三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推行党务政务村务网上公开,充分借助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渠道可以查询村里的资金情况和发放到每个村民的惠农助农资金,如湖南保靖运用“微信群”助力村级权力监督,打造指尖上的监督平台;新田开通电子政务外网,搭建“民生项目资金公示”平台,开展“作风建设随手拍”的实时监督,为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搜集问题线索。只有强化各个环节上的监督,才能真正让“基层贪腐”无所遁形。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