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原物价局局长张将奎、办公室主任李剑辰等人,借机构改革“东风”,用 工会会费突击发放购物卡,涉嫌违反廉洁纪律,被立案审查调查,而参与讨论的其他两名班子成员,也受 到了诫勉谈话的处理。(中国纪检监察报4月9日讯)
“领导啊,我们单位就要撤销了,称您大权在握,多给我们发点,改善下‘待遇’。”“某某局长, 机构改革方案都下来了,你这局长位置保不保得到都不一定,现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单位帐户里 还有这么多钱,留着又不会给你记功,想办法转点出来啊。”上述这些是机构改革之际,某些人群“私心 ”的形象写照,虽然没暴露于阳光下,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众所周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涉及人员 调整、资产处置,触及重大利益调整等等。此项工作,牵涉的面广、单位多、人员身份种类多,如果监督 不到位,跑冒滴漏、脱轨越界的情况就可能发生。
当前,机构改革已自上而下推进至县区层级,各地纷纷召开动员大会,下发改革方案,明确改革事项 和日程表,并快速推进。但正是在改革推进又未全面完成阶段,有些单位、领导干部和个人,在改革进程 中,乘机便动起了“私心”,突击花钱,违规发放津补贴,想方设法谋取“私利”。虽然现在多数人不敢 在人员调整上“下功夫”,但借改革之机谋“蝇头小利”者却不在少数。张将奎、李剑辰等人,正是在改 革之际放松了对自我的纪律要求,借改革之机突击发放购物卡,结果连购物卡还没焐热,就被立案审查调 查了。
机构改革之际,有人心存“私心”已不见怪,关键是如何从制度及实际工作中对心存“私心”者进行 严格约束,让其敢想不敢干,干了成不了。笔者认为,这务必要织密权力的“笼子”,让心存“私心”者 无可乘之机。
“什么都是一把手说了算,单位的钱还不就是一把手的钱,他爱怎么搞,你敢怒敢言吗?”从这句群 众吐露的话语,不难看出,如今在不少单位,“一把手”的权力被无形的放大,本单位人可以说管了对自 己没好处,也几乎很难监管。笔者认为,权力是把双刃剑,“挥”之有度则可以披荆斩棘、利国利民;“ 收”之不慎则可能伤及自身、害人害己。党员干部由于用权不慎而走向犯罪深渊的沉痛教训数不胜数,唯 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党纪国法与道德的约束,方能清除心中杂念,刚正不阿为人处 事。
那么在机构改革之际,如何才能规范权力,杜绝“私心”,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笔者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要抓规矩落实,严格按程序办事、坚决按规矩操作,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切实做好改革涉及的资 产清查、划转、接收等工作;切实加强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重点资产管理,严禁马虎应付、跑冒滴漏。 其次要抓公私分明。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促改革;要组织力量对机构改革涉 及部门和单位有关资产进行全面清理,严禁借机构改革之机违规处置、更新资产,私自侵吞或转移国有资 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三是要抓督查问责,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监督,增强纪检监察和巡视的监督 作用,建立高效顺畅的外部监督协同机制;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吸引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真正让 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规范在监督里;要依法依规开展监督工作和监督工作责任追究,对违法违规造成国有 资产损失以及监督工作中失职渎职的责任主体,铁面问责,绝不姑息迁就,倒逼权力入轨、责任归位。只 有全方位筑牢多道防线织密国有资产“安全网”,才能彻底让心存“私心”者在机构改革之际无可乘之机 ,确保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顺利推进。
(新田县枧头镇纪委 廖文圆)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