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党中央先后印发了几部规范干部工作的制度规定。其中,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基本条件和考察等方面强调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作风考察”的要求,提出要“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应当进行调整,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来源:5月3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2018年,中办就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贯彻《意见》的相关条例,完善干部选拔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去污清浊,彻底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特别是今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活动在全国自上而下全面铺开,随着一个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曝光,一大批敷衍塞责、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假把式”干部被追责问责,更进一步释放了党中央 “重实绩”“重能力”的用人导向。
但不可否认,在对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人人喊打”的高压态势下,仍然有一些人热衷于搞形式、谋政绩,对此乐此不疲。这就说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有市场,一些人仍能在“假大空”中安然容身,甚至能在选拔任用中尝到甜头、得到好处。
干工作喊喊口号,比划比划样子,上推下卸一番,这样既不用苦练内功,又不用流汗努力干,很轻松很省劲。同时,貌似该布置的都布置了,该交代的都交代了,该完成的规定动作都完成了,真出了毛病,板子打不到身上,考核照样过关,“铁饭碗”依然端得稳当。不想干事还想邀功,不重实效却要“出彩”,对表面文章、虚功花架、装潢门面上,搞政绩工程、数字注水、指标浮夸等“套路”很在行,尽管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却往往能造出不小声势、引发各方关注。这些现象的存在,正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人人厌恶却又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长期以往,不但助长“多干不如少干,能干不如能吹”的歪风,还引得有些干部模仿效尤,造成恶性循环,其危害不容小觑。
笔者认认,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从源头上发力,从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做起。首先要把政治过硬的导向牢固树立起来,对那些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两面人”进行甄别,绝不能让他们在干部队伍中有一席之地,亵渎组织威信,污染政治生态。其次要把担当尽责的导向牢固树立起来。新时代选人用人必须围绕真正为事业选人、为事业用人,让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有舞台,让“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太平官”没市场。同时,还要把群众公认的导向牢固树立起来。要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干部,要选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干部,要借助群众的眼睛、依靠群众的智慧看准识准干部。
大胆重用那些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人;坚决不用那些执行上级指示不力,甚至阳奉阴违或者照抄照转的人。大胆重用那些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干事创业,扎扎实实抓落实的人;坚决不用那些只说不做,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甚至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人。大胆重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门心思干事业,责任心强,政绩突出的人;坚决不用那些不干实事,政绩平庸,一门心思往上爬,官本位意识浓厚,甚至跑官要官的人。大胆重用那些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的人;坚决不用那些不读书,不看报,不动脑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四平八稳,无所作为,打不开局面,干不成事业的人。大胆重用那些遵守纪律,原则性强的人;坚决不用那些纪律松弛,搞自由主义的人。惟有如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会没市场。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才会多一些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会多一些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才会多一些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新田县纪委监委何星辉)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