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张家界慈利县岩泊渡派出所就被要求证明“杨某的孙子是其孙子”。为让老人办事顺利,该派出所开出了一张力怼“奇葩证明”的证明。“奇葩证明”此起彼伏,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表面上看似工作流程使然,实则折射的是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既造成干群关系疏离,也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
奇葩证明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没有必要的、无法证明的,或者是有必要,但要办下来却存在困难的。有相关专家总结,“奇葩证明”从内容上大致可为三类:一是审批事项证明,比如两种证明互为前置条件的情况;二是身份证明,比如证明“你妈是你妈”一类的亲属关系证明等;三是行为证明,比如有无婚姻证明、有无犯罪记录证明等。然而开具手续繁多的证明,不仅会让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造成麻烦,也会让派出所进入两难的境地,派出所正逐渐演变成了万能的开证明机构。
“奇葩证明”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不少措施简政放权,“奇葩证明”正在减少。但要彻底告别“奇葩证明”,破解办事难、办事繁问题,还需付出更大努力,要依赖“简政放权”的政府职能转型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推进和落实,因此要依赖各个职能部门体系化协作、扫清各自门前的积雪。
要整治“奇葩证明”,各职能部门需做到:坚持简政放权,要科学地对证明需求进行梳理,对可有可无的证明,要实事求是减少证明需求;杜绝“权力寻租”,开具证明要合理合据,要坚决严肃查处部门单位以权力为资本要求出具奇葩证明,进而衍生“跑关系、送红包”的行为;加快信息共享,要建立健全完整的信息共享体系,打破信息壁垒,使得群众信息等有关基础信息实现共享,避免因为部门信息不畅、各自为政;转变服务观念,要压缩办事人员的“权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从源头避免“奇葩证明”的产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牢记自己肩上的“担子”,群众的事无小事,要有责任心,在其位要谋其政。毕竟,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随意增加人民的义务。(零陵区纪委监委廖彬森)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