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基层减负”政策施行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减轻负担的具体措施,给基层减负释放出很多的政策红利,为基层干部的工作带来实质改善,让广大基层干部拍手叫好,不少人称之为纠偏的“及时雨”。
为基层减负,不仅革除了积弊,给基层干部“减了负、松了绑”,还极大地促进了工作效率提升,鼓励和推动了基层干部更好地干事创业,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但一些地方推出的减负措施却在“走样”“变形”。如,有的地方为了减少会议数量,把几个本不相干的会议硬绑到一起开,参会人员一点也没能“减负”。有的单位为减少微信群数量,规定一个单位只能使用一个微信群,解散很多正在使用的微信群,基层沟通的难度大大增加。有的单位为了减少发文数量,就通过不标注文号、加个便签等形式变相下文,给基层的负担并未减少。
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单位把减负当口号喊,流于纸面、止于文件,或只注重表面治理,忽视源头防范,或简单出台措施,落实却不到位。究竟要如何才能治标也治本,而不仅是减掉一些形式却保留了实际负担?毕竟,为反对形式主义而制造出另一种形式主义,无疑还是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在“实”字上下功夫,把中央精神完全落到实处。
把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必须倾听基层声音。上级部门要广开言路,集众智、聚群力,广泛收集整理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为有的放矢地及时采取减负措施提供决策依据。要多采取“访基层、听民意、看实效”的减负方式,一步一个脚印,既充满刚性,又体现弹性,从而让减负工作更有方法、更有动力、更接“地气”。 基层干部也要基于自己的一线工作实践、对基层情况的了解,积极建言献策,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出点子,为减负贡献出最“接地气”的光和最有“温度”的热。切忌表面上对上级各项安排积极地“无条件服从”,背地里却总是消极地“吐槽抱怨”;切忌会上该提意见的时候“无意见”、私下谈心的时候患“失语症”、征求建议的时候总是填“无”。
把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必须出实招务实效。所谓的实招,是指对准靶向,精准施策,科学落实。每出台一项减负举措,都能让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感受到务实变化。基层减负中的每一项措施和规定,都应着眼于工作实际,不能被过于绝对的条条框框限制住,谨防减负沦为“花式减负”,甚至陷入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怪圈。基层减负要更注重群众和一线干部的反映,多问问群众受益没有、干部负担减轻没有、工作效率提升没有,而不是仅仅通过减少多少会议和下文等数量来衡量减负成果。
把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领导和机关杂念不除,基层负担难减。各级领导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基层确实减负,才能挤去工作中的水分,防止形式主义滋生蔓延,把心思精力聚焦于主责主业。出台基层减负举措需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设置指标,求真务实衡量工作实绩,体现差异化要求,防止“一刀切”“一锅煮”,让基层干部有时间有精力把全部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基层工作当中,让基层干部的工作有认同感、获得感,让实干之风袭面而来,让清风正气树立与乾坤之间。(道县纪委监委 何俊宏)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