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钱引安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审查调查,在接受调查期间“一再拒绝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帮助和挽救”,引人注意。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高守洪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审查调查,同样一再拒绝接受组织的教育、帮助和挽救,再次引起舆论关注。(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从近年来各地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看,被调查对象因心存侥幸心理,拒绝接受组织挽救,把对抗审查、拒不交代当成最后“退路”的例子屡见不鲜。从钱引安到高守洪,从财政部原副部长张少春到贵州省委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王晓光……据媒体披露,从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底,中纪委国家监委近三年通报处分问责的79名省部级以上官员中,被明确定性为“对抗组织审查”的官员多达51人。
可见,拒绝接受组织挽救,类似这样对抗组织调查行为的还大有人在。四川省蓬安县委原书记袁菱被人举报后,把行贿老板叫来“模拟对话”,同老板订立攻守同盟;福建省龙岩市冠豸山机场管委会原副主任、连城县政府原党组成员吴大东在面对组织审查时,伪造借条、虚假起诉,企图蒙混过关。这些人把组织挽救当成了对抗审查的机会成本,不见棺材不落泪,最终失去了“自我救赎”的机会。
不相信组织,跟组织搞“对抗”、玩“套路”,是党性不强,对党不忠的表现。对组织的严管厚爱,非但不珍惜配合,反而心存侥幸,通过各种方式负隅顽抗,讳疾忌医,拒不治疗,结果必然是病入膏肓。无数事实也证明,任何抱着侥幸心理,试图通过对抗的方式摆脱组织审查,挑战党规党纪底线,以身试纪、以身涉险,逃避法网的干部,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坚持的一贯原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选择主动投案,法院审理认为,艾文礼构成自首,具有法定、酌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依法可对其减轻处罚。这充分说明,只有相信组织、依靠组织,并付诸实际行动,才能抓住组织给予的挽救机会。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反腐机制越来越健全、反腐手段越来越先进,反腐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在高压震慑下和政策感召下,抛弃侥幸心理、放下思想包袱,选择相信组织、依靠组织。主动交代问题、主动投案,已经成为反腐败工作的一个新特点。据统计,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反腐败高压态势下,全国共有2.7万名党员干部选择相信组织,主动交代违纪违法问题,5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特别是最近,熊国华的携子投案,郭金龙的携妻投案,更是把“主动投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迷途知返,方为正道。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之下,贪腐的‘代价’越来越大,侥幸的‘空间’越来越小,对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来说来说,前方已是穷途末路,认清形势、尽早回头,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只有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才能完成自我救赎,那些试图对抗组织的行为,无异于“作茧自缚”,到头来只能是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新田县纪委监委)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