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245期

发布时间:2022-08-23 11:10:40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刘桂芳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22]第8期(总第245期)

  永州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2022年8月23日

  至论不如清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是晚唐诗人杜荀鹤在《送人宰吴县》中的两句诗文。意思是说,抚治百姓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任何华丽与高明的言论都不如为官清正廉洁。虽为诗人告诫即将到吴县去当县令的友人,实质上表达了民众对为官者的基本要求和朴实愿望,也给为官从政者以启示,行胜于言,高谈阔论、夸夸其谈不如清正廉洁、务实为民。

  “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清廉乃为官之本,自古以来,许多清官廉吏、贤人君子把清廉品格作为毕生价值理想和政治实践追求。杨震拒金,不畏人知畏己知;吴隐之饮“贪泉”,不改清廉心;陆绩返乡,以石压舱,等等。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他们的清廉思想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功废于贪,行成于廉。”苏轼在《六事廉为本赋》中谈及廉洁,认为清廉是善良、能干、恭敬、正直、守法、明察等“六事”的根本,其提倡的做人以廉为先、做官以廉为首的为官理念,至今仍有警醒意义。

  至论不如清,清廉之名靠的是清廉之为。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对为官从政者来说,都想给老百姓留下清廉为民的形象,但清廉不靠清谈,不是挂在嘴上、靠言语标榜出来的,也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生人品官德的坚守,是从内到外浑然天成的自然流露,这样的清廉是他们“本来如此”的真实。相反,如果人前清廉、人后贪腐,不管外表和语言怎么掩饰,终究会显出卑劣的真面目来。明代文人江盈科在《雪涛谐史》里描述过一个官员,很想大捞一笔,却佯装成分文不取的样子,并向“神明”发誓,哪只手要钱烂哪只手,该官员担心誓言应验,受贿时纳之入袖,以此绕过心理障碍,令人可笑可叹。

  夸夸其谈终无力,务实为民才是金。一心为民,两袖清风自然与民亲近、融和。明朝官员况钟三任苏州知府,刚正廉洁、孜孜爱民,为整肃吏治、端正风气,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子,周而复始,从不间断,在刚到任的8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在苏州任期长达13年,替百姓办了不少实事,留下了“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的美名。

  为官清廉与否、为民务实如何,百姓最有发言权。焦裕禄、杨善洲从不自我吹捧,可老百姓打心眼里敬佩。兰考大地那枝繁叶茂的焦桐树、大亮山泛起的片片绿洲,见证了什么是真正的务实为民清廉。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党员干部要讲究躬身践行,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不当坐而论道的空谈客,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用自己的清廉之为、务实之举,换来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史全领)

  “装”清廉纯属自欺欺人

  “没有买过一件好衣服,也没有买车,留置当天穿的衣服就是他在淘宝上买的100多块钱的。”近日,有媒体披露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邓剑违纪违法案件的相关细节。邓剑把清廉当做障眼法,暗地里大肆收受当事人财物,最终流下“非常后悔,追悔莫及,痛心疾首”的眼泪。

  “廉者,政之本也。”为官从政要真廉洁,不要装廉洁。为塑造“清廉”形象,邓剑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屋里的家具电器全是旧的,房子的墙都是刷粉水;女儿准备考研究生,还是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而实际上,邓剑早已购置并装修了一套新房,房内摆满了名酒。表面上,极力打造正直诚实、低调谦和的人设;实际上,却是丑恶圆滑、私欲膨胀的人品。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是不少腐败分子的群体画像。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原副市长毛绍烈,敛财千万,却经常穿旧衣服,连皮带表面都裂成四五节;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原局长张成祥,受贿上千万,平时走路上下班,从未开过车,别人都以为他为官清廉。

  “纸终究包不住火。”再好的伪装也终究是伪装,不管演技如何高超,为自己标榜的形象如何正面,那也只能装得了一时,而装不了一世;即使瞒得过一些人,也瞒不了所有人。因为“假的真不了”,“乔装打扮”得再怎么隐蔽,也掩盖不了其背地里权钱勾兑的丑恶勾当。截至案发,邓剑受贿所得大多数没有使用,而是准备自己退休后挥霍,甚至以后买什么车,去哪里游玩,都有一定的规划。邓剑的伪装,没有蒙蔽住组织的眼睛。最终,邓剑被“双开”并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罚金40万元。

  清正廉洁,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把清廉当做障眼法,只能是遮蔽自己,掩耳盗铃。像邓剑、毛绍烈、张成祥等不以清廉为追求、却把清廉当“人设”的干部,结果只能是失去了共产党员的本色,玷污了为官从政的底色,身败名裂,一无所有。这些像变色龙一样的从政“智慧”,搞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变脸”戏法,无异于皇帝新装般的自欺欺人,只能是走向悔之莫及的不归路。

  清廉不是装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仅是常识,更是铁律!党员干部要杜绝侥幸心理,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做到始终清廉如一、纯洁如初。(乐兵)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