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月读
[2022]第3期(总第240期)
永州市纪委监委宣传部2022年3月30日
询于刍荛
察民情、听民声,为政者自古重视。《诗经·大雅·板》有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刍荛,就是割草砍柴的樵夫。古人有这样的话:凡有疑难要请教割草打柴的人。指施政者应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征询意见,不耻下问。
史料记载,西周设有专门的采诗官,在每年的暮春三月或孟秋七月,他们背着竹简、手摇木铎,到各地采集民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有的是“怨刺之诗”。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春秋左传》中载有“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郑国老百姓在乡校聚会,议论时政。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子产重视听取民声,及时调整政策,助郑国强盛了起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为官几经沉浮,一生忧国爱民。年老后闲居山间,常常跟放牛砍柴的田夫野老来往。有一次,他在路上偶遇一乡亲,彼此畅谈一番,颇有感触、自愧满怀,遂写下《识愧》一诗。其中,“至论本求编简上,忠言乃在里闾间”一句流传甚广。意思是:高言至论本以为要从书本上去寻找,哪知道至理忠言却存在于民间。
“欲考吏治,莫若询诸民言。”为官者治政怎么样、有没有作为、是贪还是廉,身处实践第一线的百姓感受最真切、看得最清楚、评价也最客观。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记载了家乡松江地区的一种风俗:“凡府县官一有不善,则里巷中辄有歌谣或对联,颇能破的。”书中举例:嘉靖年间,松江府同知是潘仲骖,为官贪;华亭尹是倪光荐,为官廉。老百姓态度鲜明,作联骂一个夸一个:“松江府同知贪酷,拼得重参;华亭县知县清廉,允宜光荐。”
民声朴实直白,却能直刺弊病、一针见血。正如鲁迅所言:“诚然,老百姓虽然不读诗书……但能从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决非清高通达的士大夫所可几及之处的。”
询于刍荛,就是要“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在江西寻乌开展了为期20天的社会调查,与当地各色人等深入交谈,了解实情。毛泽东称他们为“可敬爱的先生”“跟他们学习了很多东西,长进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我们的各项政策在农村里究竟实行得好不好”;陕甘宁边区时期,政府告诫各级干部:要使工作检查彻底,必须做到群众能“有啥说啥”。也正是因为让群众畅所欲言,针对时弊实行精兵简政,使边区经济得以发展,民生得以改善。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基层是智慧的“富矿”,群众中间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多沾沾基层的“泥土”,多听听“刍荛”之声,才能将实际情况把握起来,把分散的智慧集中起来。积聚集体力量,集思广益做事,就没有什么是办不成的。(周爱华)
自爱不自贵
读老子《道德经》,读到一句“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意即有自知之明却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而不抬高自己。这句古语,言简意味长,表明了对己对人、对生活的态度,读来令人感佩,促人深思。
所谓自爱,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价值,爱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自轻自贱,不自暴自弃,不放纵自己,不草率行事。这种自爱之心,人皆能有之,也皆应有之。人必先自爱,后才能使人爱之。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护珍惜,又怎么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又怎么能为他人、社会作贡献,进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呢?如果说,人生是一棵需要不断培育、持续成长的树,那么自爱就是树扎根的土壤里最基本最重要的养分之一。
但是,一个人自爱却不可自贵。不能对自己的一切,不论好坏、美丑,都一律视为珍宝,爱护备至,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比别人可爱,更容不得别人“冒犯”,这是要不得的。如果说自爱是养分,那么,自贵则恰恰是害人毁己的毒药。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自爱不自贵,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以上率下的示范、润物无声的熏陶,更是成人达己的必修课、干事创业的基本功。对有权者而言,自爱不自贵至少做到:不要任性,官气勿盛。毛泽东曾指出:“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语言朴实而尖锐,实在发人深省。
十八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在自传《忏悔录》里,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丑事公之于世,真诚地忏悔,并奋力向人性的光明境界迈进。他逝世后,人们把这种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称为“最大的革命”。古往今来,少数所谓“英雄豪杰”,在荼毒苍生、损人利己的同时,却要粉饰太平,树碑立传,到头来只是徒留千古笑柄。而自爱不自贵的人,往往受到人们的爱戴。
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是党章的明确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一代代共产党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在井冈山上与普通战士一起挑粮的朱德,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红军战士,泥浆池里身先士卒充当人肉搅拌机的王进喜,拒绝组织提供的大米饭、坚持只吃窝窝头的焦裕禄,自购无座车票逆行战疫的钟南山……他们,都是自爱不自贵的典范。
人生之舟前行,由自爱入自贵易,由自贵返自爱难。其间况味犹如“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旦存有自贵之心,大抵是失去自爱的开始。
一个真正自爱的人,是不会存在自贵之心的。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一个爱护自己的人,决不会连自己的疮疤也爱惜。”(麟泉)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吕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