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197期

发布时间:2018-08-20 09:51:00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刘桂芳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18]第8期(总第197期)

  中共永州市纪委宣传部 2018年8月20日

  尽职尽责显忠诚

  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仍然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挑战,由压倒性态势转化为压倒性胜利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在纪录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一位落马纪检监察干部说,人家不怕种树的,人家只怕烧山的。这是因为在“围猎”者看来,权力可以“支配资源”,而监督者却能“支配权力”,控制监督者就是控制权力的捷径,所以监督者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围猎”的目标。

  “围猎”者的子弹是包着糖衣的,看起来漂亮、闻起来诱人,可吃到嘴里,却是苦涩不堪。当前,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化,纪委与监委合署办公,监督范围覆盖了所有党员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纪检监察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所面对的风险与挑战也必然增多。某些心怀叵测的人不敢强攻,于是戴上面具,变换花样拉拢和腐蚀纪检监察干部,企图把“青蛙”放到温水里慢慢煮。“陷阱”变成“蒸锅”,有的“青蛙”被煮熟了还没感觉,稀里糊涂地当了对方的同谋,甚至堕落为“内鬼”,以权谋私者有之,以案谋私者有之,以影响力谋私者有之。惨痛教训历历在目,后来者应当常存临深履薄之念,须臾不可掉以轻心。

  做到不欺暗室、不贪不占,是所有党员干部都该守住的底线,并非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个别纪检监察干部错把底线当业绩,错把纵容当关爱:有的怕得罪人、不愿红脸,平时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发现问题装聋作哑,遇到问题贴着墙角溜号;有人主动提供问题线索,还说“别找我”“不想知道”;有的不学习不调研不思考,发现问题心里发慌,解决问题两手一摊,等监督对象出了大问题,才痛心疾首地自我检讨“能力不足”“监督不力”;有的眼里只有职务、不见职责,惯当甩手掌柜,等到因没履行好监督责任被问责时还感到很委屈,说自己历来两袖清风、没有同流合污……类似问题近年来虽然有所减少,但尚未绝迹。

  须知,监督权本为制约权力而生,根据党章和宪法、监察法忠实履行监督权是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如何做好监督,是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应知应会的必答题。如同战士要打仗、消防队员要救火、啄木鸟要挑虫子、医生要救死扶伤一样,纪检监察干部就应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应当履行好监督这个首要职责,否则岂不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换句话说,想要干好这份“得罪人的活”,缺乏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拿不出真本事,肯定不行。

  正人者必先正己。党和人民的高度信任,是责任,也是鞭策,激励、敦促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既要保持高度的忠诚自觉,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炼就百毒不侵金刚身,也要自觉提高履职水准和履职效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用尽职尽责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习骅)

 

  变味的“宴”,醉翁之意在哪里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并称“人生四大喜事”。

  对不少中国家庭来说,眼下正有一喜临门——随着大学、中学纷纷放榜,孩子考上了不错的学校,家长的欣慰、兴奋、得意之情真是难以言表。

  “本店的‘升学宴’现推出优惠活动,分‘学有所成’‘前程似锦’‘鹏程万里’‘状元及第’等菜宴系列,每桌价格在580元至1080元之间”“制作专门‘谢师宴套餐’,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分‘十年寒窗宴’468元/桌、‘金榜题名宴’568元/桌、‘状元及第宴’668元/桌三个档次,菜名要经过合理包装,体现出浓浓的文化氛围”……这些精到家了的营销套路,是让你感觉正中下怀,还是五味杂陈?

  不是惯例的惯例,不是传统的传统,热潮难退的“升学宴”“谢师宴”为何在大众眼里渐渐变了味?个别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大宴宾客,醉翁之意又在哪里?是发自肺腑地表达感谢感激,还是发邀请函时就盘算着办这顿酒能收多少红包?

  奉上大红包的,主人眉开眼笑;回礼比预期少的,肯定被嫌弃;礼到人不到的,广受欢迎……有的设宴者,小算盘打得啪啪响,由传统的婚丧嫁娶、老人做寿、孩子满月,逐渐扩展为生日宴、升学宴、就业宴、乔迁宴、杀猪宴、买车宴等,有的农村地区甚至家里的牲畜下个小崽也要办酒席。

  这不是推演,而是现实中反复发生的事。就在一周前,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曝光了宁安市镜泊镇金家村党支部书记蔡永彬违规操办“升学宴”问题。据通报,2017年7月,蔡永彬在宁安市镜泊镇镜泊村张燕饭店为其儿子操办“升学宴”40余桌,共计收受礼金6万余元。2017年11月,蔡永彬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类似的案例,在近年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并不鲜见。这是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为什么要在“设宴”问题上架起“高压线”的一个原因。并且,禁止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或借机敛财,或有其他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并不是禁止传统民俗。

  就拿“谢师宴”来说,不是完全不让摆,而是不让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大操大办。你在家里摆几桌,把孩子的老师全部请过来,谁会拦着?防的就是有人打着“谢师宴”的幌子,其实是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借机敛财,比如使用管理服务对象的大宴会厅、大厨、大奔,比如宾客中一堆人是“平日里得捧着我”的张董事长、王总经理、李老板们。

  事实上,老师看重的并非价格不菲的“谢师宴”,老师的辛劳更不是一顿奢华的“谢师宴”所能报答的。不忘师恩,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子女们谨遵教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每一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被老师引为“一辈子的骄傲”。(陈治治)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