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228期

发布时间:2021-03-26 08:51:33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刘桂芳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21]第3期 (总第228期)

  中共永州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2021年3月25日

  正心明道 行稳致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修身立德为先,十分注重诚心正意、正心明道。明道当正心,心不正则道不明。心是根本,“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道是方向,“君子行大道于天下”,致力于天下事。党员干部当正其心,修其身,行大道,明正道,走稳道,守廉道。

  行大道,以养奉公之大气、防为私之小气。“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无论什么也不能改变秉公心、行大道、利天下的志向,这就是大丈夫的胸襟、担当、气节和勇毅。“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修己以安百姓”。共产党人坚守人民立场,“人民性”就是永恒的价值底色,“为人民”就是不变的价值追求。党员干部当志在天下、善养为公之大气,以升华大我;当境界高远、谨防谋私之小气,以战胜小我,以“计天下利”的大境界大胸怀,扛起责任担当。

  明正道,以养浩然之正气、防龌龊之邪气。杭州岳飞墓的正门有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世间道路,有大道正道,亦有小道邪道。“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仁人志士“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躬行人间正道、阳光大道,活得堂堂正正、正大光明;龌龊之辈心歪念邪,挖空心思走旁门左道、歪门邪道,活得卑劣阴暗、乌烟瘴气。一个人无论身居何位、所从何业,若心术不正、背离正道,必会为人所不齿。正气张扬则立身,邪气滋长必毁人。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学无术、玩弄心术、经营权术,自以为深谙“官场真经”和“升迁之道”,整日琢磨拉关系、跑门路,最终踏上不归路,这些都一再警示党员干部必须去邪存正、正道直行。

  走稳道,以养沉稳之静气、防迷乱之躁气。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写道:“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志坚方可励行,行稳才能致远。走稳道,就是要坚定信念,即使立于风云变幻的潮头也不易其志,稳若泰山;干事不求速效,不盲目冒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为人不骄不躁、不矜不伐、不卑不亢,安稳沉着。走稳道,始于心,重于行,贵于恒。烈火辨玉,道远知骥。“浮生如茶,破执如莲,戒急用忍,方能行稳致远”。要做到有静气、不意乱心迷,能坚守、不心为物役,始终保持定力,锲而不舍,走稳人生路。

  守廉道,以养高洁之清气、防贪腐之浊气。廉行天下,洁创未来。清人郑端说:“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从政为官一旦染上贪腐之气,就容易被随之而来的无尽欲望吞噬,走上不归路。“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元朝刘斌为官多年,清白做事,去世前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财产,但给其子留下一句深含哲理的话:“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清廉自守,以廉为先、以廉养心,便可养一身凛然正气,扬两袖清廉之风。清廉自守,贵在一个“守”字。坚守初心,做到廉洁奉公、干净干事;固守本色,做到不染一尘、清清白白;严守法纪,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人生道路千万条,正心明道第一条。党员干部要胸怀天下行大道、慧眼识途明正道、砥砺奋进走稳道、心底无私守廉道,夯实立身之基石,担起肩上之重任。(寒山石)

 

  威在民心公自生威

  党员当官要有个好样子,“官威”在任何时候都耍不得。

  据报道,抗疫斗争中出现了个别为官者“耍官威”的现象,有的住院时高高在上,无端训斥医护人员;有的不配合小区工作,处处要求特殊待遇;还有的公共场合不戴口罩、不服从管理。这些干部最终都受到了严肃处理。让耍“官威”者失威,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人心所向。

  为官就要“有派有威”,这恐怕是极少数从政者的内心企盼和追求。一些古代为官者唯我独尊,出行要八抬大轿、鸣锣开道,对人随意呵斥,百姓敢怒不敢言。这样的“官威”,是封建主义糟粕,早已被时代所摒弃。我们党严格要求党员干部要做人民的勤务员,为官者只能躬身为民服务,万万不可抖“官派”、摆“官谱”、做“官老爷”。

  然而,在个别党员干部那里,好像不耍“官威”就显示不出自己的身份。于是,他们工作中把自己当老板,生活中把自己当老爷,决策中把自己当老大;平时听不得他人意见,受不得他人批评;对待群众更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在抗击疫情工作中,这类人仍不忘耍“官威”、抖“官派”。明明不让聚众,他们偏要聚会喝几杯;明明要遵守纪律规矩,他们却派公车接送家人……在重大灾难面前还不忘搞“特权”,受到严肃处理当然是咎由自取。

  “饱满的稻穗总是谦卑地低着头,空瘪的稻穗才会高傲地仰着头。”古人有言,做官不可太像“官”;今人提醒,莫因马高人自大。身为从政者,权为民所赋,理应权为民所用。纵观那些耍“官威”的党员干部,拿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对百姓无礼,看似吆五喝六,其实是“银样镴枪头”,早晚会原形毕露。

  为官者应有威严、有威信,但威严与威信是靠着躬身为民、公权为民得来的,与耍“官威”一点关系都没有。倒是“官威”耍得越大,威信消失得越快。看看那些被查被纠的官员,在位时“官威”一个比一个大,最终不仅没有威信可言,连名字都被群众所唾弃。

  公生明,廉生威。劝君莫要耍“官威”,路上行人口似碑。在我们党内,有很多党员干部之所以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有不令而行的人格魅力,就在于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视群众为亲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手中的权力从来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这次抗击疫情中,很多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临大道而无私,临大难而无畏,临大义而慷慨。他们的威严与威信早已刻印在人们心中,他们的政声政绩必将被人民铭记。

  今天,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让耍“官威”者失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那些做官思想不端的人,应当及时止步,尽快转到公权为公、公权为民的正途上来,真正用公仆情怀、实际行动赢得百姓的信赖。(桂兆权)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