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231期

发布时间:2021-06-23 10:31:47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刘桂芳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21]第6期(总第231期)

  永州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2021年6月23日

  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党

  青年党员干部究竟要有一种什么样的青春姿态,如何开好头、迈稳步、坚定不移向前走,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近日,“陈独秀之子陈乔年履历表首度公开”引发热议,履历中展现出的青年人的革命热情令人动容。陈乔年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他在上海枫林桥畔被敌人枪杀时,年仅26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担当与奉献是国家和民族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立足当下,回望百年,共产党员在青年时期立下为国为民的鸿鹄之志,并终身践行,这是我们党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也是民族复兴大业的希望之光。

  回望百年党史,感受到蓬勃的青春力量。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27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为党的早期组织建设呕心沥血,牺牲时年仅38岁;瞿秋白,20岁参加五四运动,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就义时年仅36岁;张太雷,21岁投身工人运动,参与创建共产主义青年团,牺牲时年仅29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先辈们在最好的青春年华,用一腔热血换来一个时代的觉醒。我们也应该永远铭记,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千千万万个年轻的无名英雄们。虽然我们不能记下他们的名字,但却是他们夯实了党的事业大厦的基石。这些红色记忆是我们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

  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鲜血液和生力军。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岗位,千千万万个优秀青年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他们的坚守与奋斗推动形成了我们党的事业特有的价值高地和精神谱系,如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等。铁人王进喜15岁进入石油公司,195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时36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授予23人,他们年轻时就矢志科技战场最前沿,一生为之奋斗不渝;人民楷模、“太行山上的愚公”李保国,大学一毕业就走进太行山,35年如一日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人民群众;还有为脱贫攻坚战而献身的优秀干部李夏、黄文秀等等。他们奋斗的青春姿态最优美、生命之花最灿烂,奉献的青春让人永久铭记。

  青春不该被辜负,青春之路走错方向,就会付出代价。从近年来查处的各级领导干部贪腐案件来看,一些涉案人员从年轻时就虚度光阴、走向堕落,随着职务升高愈演愈烈,有些人涉案跨度二三十年;更有甚者,一些年轻党员刚出校门、就入牢门,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打击和负面影响都是巨大的。究其原因,青年时期理想信念不牢是最大根源。他们忽视学习和思想的改造,意识防线难免被各种腐蚀和诱惑冲击得七零八落。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任何时候忽视了学习和思想改造都可能走上弯路、甚至歧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坚守初心,把使命扛在肩上。青年时期要立大志,更要立长志,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落实到“行”上。青年党员干部究竟要有一种什么样的青春姿态,如何开好头、迈稳步、坚定不移向前走,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实际中坚定践行。青年时期,要树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务实勤勉工作,体现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担当;要始终敬畏权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自我净化和自我革新能力,用最美的青春奋斗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信赖,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党和人民。(姚强)

  律己方能服人

  《荀子·非相》有言:“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众以成天下之大事矣。”大意是,君子律己要像木工用墨线取直,一丝不苟;待人要像艄公用舟船接客,对他人宽容。

  “度己以绳”是塑造自我的方法要义,“接人用抴”是对待他人的境界格局,二者既各有内涵,又联系贯通。荀子据此强调,君子要尊重包容、平等待人,自身贤良而能宽容能力弱者;才智超群而能宽容愚钝笨拙者;学识广博而能宽容见识浅薄者;为人纯粹而能宽容道德驳杂者。

  事实上,我国古代典籍中“律己当严,待人当恕”的箴言,“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的古训,“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的谚语,“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的格言等,皆蕴含着类似道理。这些不仅是修身立德、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人处世立身的根本。

  “度己以绳,接人用抴”传递出的豁达宽容精神,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团结共事,和谐共处,既利己利人,又利家利国。纵观历史,凡是建功立业、取得成就者,绝非私欲膨胀、胸襟狭隘之人,而是那些律己宽人、襟怀坦荡者。战国时赵国蔺相如,面对大将廉颇的百般刁难,不计私人恩怨,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宽容大度,成就“将相和”佳话,维护了赵国安全。唐太宗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魏征,开创了震烁千古的“贞观之治”。正是他们豁达宽容的精神,才使得人心聚集,为了共同的事业不畏险阻、顽强拼搏。

  反之,若为一时一事的小恩小怨而计较,难以释怀,终将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甚至陷入被动,孤立无援。清代朱锡绶在《幽梦续影》中写道:“高峻以拒物,不如宽厚以容物。”内心正直、胸怀雅量,多看别人优点,少盯着别人缺点,不计较小事小节和过节摩擦,才能包容万物,即便遭遇不如意之事,亦能泰然处之,不为所累。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对人切不可求全责备。古训云:“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为政者在干事创业中,更应律己以服人,量宽以得人,做到“不以一眚掩大德”,切莫因他人不足而咄咄逼人,因自身优势而盛气凌人。如此,方能“心底无私天地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采众人之善、集众人之长,以大家风度化解矛盾,获取信任与支持。当然,讲宽容讲雅量,绝不是说不讲原则,做老好人,甚至做糊涂的“东郭先生”,而是要分清公与私,辨别是与非。面对重大的原则性问题,不论是谁,都不能有丝毫含糊和让步,而且要坚决与之作斗争,不允许歪风邪气有生存的土壤。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为政者当以事业为先、大局为重,以长远的眼光、卓越的胆识、开阔的胸怀、恢弘的气度,绳己宽人涵养境界,取人之长容人之短,做到荣辱不惊置得失于度外,青山不动任白云自去来。(姚宽林)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