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172期

发布时间:2017-01-18 11:08:53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16]第7期(总第172期)
 
 中共永州市纪委宣传部          2016年7月18日

 
共产党员要有不怕吃亏的精神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这样一幕:冬子妈在遭遇敌人包围时,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毅然决定牺牲自己,她平静而坚定地对冬子说:“妈是党的人,不能让群众吃亏。”这种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让群众吃亏的精神,反映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思想境界。
  共产党员不怕吃亏的精神,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入党不是为了个人捞到什么好处,而是为人民谋福利,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贺龙同志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回到家乡,贺龙的叔叔埋怨他说:“你当过镇守使,当过军长,是有前程的,当个共产党落个么子?脱下皮靴穿草鞋,天天提心吊胆,你亏不亏?你图什么呢?”贺龙坦然回答:“我图的不是个人的前程,而是国家的前程,民族的前程,只要革命能成功,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个人吃点亏算什么!”许多老一辈共产党员正是像贺龙这样,怀揣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献自我。
  共产党员不怕吃亏的精神,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这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这一宗旨出发,共产党员当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先,把个人的利益摆在靠后的位置,甚至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牺牲个人利益。现实中,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都是这样做的:李素芝离沪赴藏行医数十年,被藏民称为“菩萨门巴”;杨善洲辛勤耕耘30载,留下万亩林场献国家;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35年,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他们都是“宁亏我一个,为了千万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的光辉典范。
  然而,在我们的党员队伍中,也有个别人总怕吃亏,为人民群众做点贡献讲回报,为党的事业发展出点力要待遇。还有个别人受“不能吃亏”的心理驱动,千方百计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最终走向腐败的深渊。
  实际上,吃亏不吃亏,要看怎么比较。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工作上与积极性最高的同志比,在生活上和生活水平最低的同志比。这样比,才会越比对自己要求越高,越比干劲越足。然而,有些党员干部总喜欢和别人比级别、比收入、比待遇、比享受,结果总觉得自己“吃亏”。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共产党员,更应有不怕吃亏的精神,有为了党和人民奉献自我的精神。事实上,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付出,不仅会收获精神的满足,更会收获群众的赞扬和信任。反倒是那些工作上拈轻怕重,个人利益至上的人,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和党组织的信任,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陈思炳)
 
批评是剂良药
 
  笔者发现,当下一些党员干部批评上级怕被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属怕丢选票。这显然不是什么好现象。
  一位伟人曾形象地比喻:“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不洗也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批评就是一种很好的打扫方式,就是对党员干部的一剂良药。
如果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坚持得不好,党内生活就可能风不清、气不正,党的事业就可能受损失、走弯路。反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用好了,就能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不断洗涤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作风、增进团结。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的话难开口,但是情真意切;批评的话难入耳,但是利病利行。批评包含着期待和信任,蕴藏着情谊和关爱,体现着方向和要求。能够直言不讳批评他人,谦虚诚恳接受批评,时刻反省自我批评,实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
  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相互坦诚地直言其过,就应该有闻过则喜的胸怀和气量。党员干部要自觉把批评当作一剂良药,作为平安之本、快乐之源、成事之基,伴随自己一生。(孟庆毅)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