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171期

发布时间:2017-01-18 11:04:53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16]第6期(总第171期)
 
 中共永州市纪委宣传部          2016年6月18日

 
有信仰才有力量
 
  有人问贤者:“信仰是什么?”贤者答:“你走过大桥吗?”“走过。”“桥上有栏杆吗?”“有。”“你过桥的时候扶栏杆吗?”“不扶。”“那么,栏杆对你来说就没用了?”“当然有用了。没有栏杆护着,掉下去怎么办?”“可是你并没有扶栏杆呀?”“可是……可是没有栏杆,我会害怕!”那么,信仰就是桥上的栏杆!
  有信仰的人生,才是平安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才能让人民永远铭记。
  没有信仰的人生,是不安全的人生,稍不留意,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脱离轨道,甚至粉身碎骨。
  君不见,那些丢失信仰、迷失信仰的人,最后的归宿不都是身陷囹圄了吗?
  君不见,那些不要共产主义信仰,而错把迷信、邪教当作信仰的人,最后不都没有得到所谓的保佑吗?
  可以说,信仰是最好的保护。有了信仰,则百毒不侵,身健体安,人生爽朗。
  方志敏说,“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雷锋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焦裕禄说,“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郑培民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为人民办事”……在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上,无数优秀共产党人,一辈子选择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根本在于信仰的力量。
  今天,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内向上之气正在升腾,昂扬之气正在蓬勃,浩然之气正在汇聚,这是作风的回归,更是信仰的回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在媒体开设的“两学一做·我为什么入党”专栏里这样写道:为什么入党?是因为看到时任党委书记毕可友公平正义、不谋私利,愿意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工作。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黄成则说,为什么入党?是因为感动于党的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们的选择,是信仰的选择。正是有了这样的选择,向上之气才能葳蕤生长,公平正义才能不断激荡。
没有信仰,何以存在?!有信仰,青春才不会无处安放;有信仰,人生才不会随波逐流;有信仰,理想才不会被迷茫驱散。多品尝信仰的滋味,多感受信仰的力量,多沐浴信仰的光华,多点燃信仰的火花,我们就会明白出发的意义、目标的深义,就能步伐坚定、永远向前,向着共产党人的高标准挺进。(桑林峰 史建民)
 
学会说“不”是一种智慧
 
  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人情困扰:某个亲戚或朋友嫌正常的办事程序多、耗费时间长,不愿等,觊觎走后门、找关系来图方便。面对此种“请托”,着实让人左右为难:不帮,显得不近人情;帮了,有违规违纪之嫌。
  其实,大多数人对此第一反应是拒绝,但往往那个“不”字难以说出口,最后只能是在“不情愿”中而“不得已”。“不情愿”是深知开后门、搞变通有违于纪律和规矩的要求,“不得已”则是被人情关系的“情”字所绑架。毕竟,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人情社会,谁都不希望因为所谓的“举手之劳”而被亲人、朋友疏远。
  不想说“不”,并不意味着能够不说。明知是违规违纪的事情,“举手之劳”后果是“挨板子”、受处分,敢冒这个险的人有时是侥幸心理在作祟,而根子却是纪律意识不强。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人眼里,走后门、找关系成了快办事、办快事的“催化剂”,遵规守矩、照章办事似乎却成了“老实人吃亏”。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值得警惕。不敢说“不”,与其说是被所谓的“大环境”所裹挟,不如说是对党规党纪缺乏敬畏、认识模糊。
  当然,要想把“不”字说好,适当地讲究方式方法也很有必要。面对别人不合理的“请托”,可以向当事人把纪律讲清楚、将道理说明白,使他“知难而退”。而这样做的前提是要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熟练掌握和运用,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把党规党纪作为必修课,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学会说“不”是一种智慧。当你第一次说“不”获得了他人的认同、理解和支持,以后别人就不会再来为难你了。(胡夫)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