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176期

发布时间:2017-09-04 15:47:21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16]第11期(总第176期)

 中共永州市纪委宣传部          2016年11月18日

“亲清”与亲情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王保安“摔跤”了,而在他落马后,他的一个弟弟同样“栽跟头”了,另一个弟弟也失去了自由。这几年,这种兄弟、父子、夫妻“捆绑出事”“结伴被查”现象屡见不鲜。领导干部应当警醒深思,究竟该如何厘清亲人间的关系,构建起健康正常的亲情观。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告诫领导干部,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同样应当把“亲清”注入家风,厚植于亲情当中,让它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默契、习惯和自觉。
  无情未必真豪杰,亲人之间当讲“亲”。讲亲情、重亲情,这既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也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美好纽带。繁体字的“親”,一边是“亲”,一边是“见”,意谓亲人要经常见见面、谈谈心,相亲相爱、抱团取暖,互相关心爱护、互相理解信任、互相提醒支持。
  然而,亲人间更应当讲“清”,“清”是亲的最大保障。亲情中讲“清”,就是要在是与非、公与私上清清楚楚,大是大非有原则、大道大理有方向,不干糊涂事、不做糊涂人;在名与利、钱与物上清清白白,深明为官经商必须泾渭分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来与往、情与爱上清清爽爽,人情往来不感情用事,不被亲情裹挟。
  遗憾的是,一些人并不这么想,也不这么做。有的把情感的驿站异化为不良习气的温床,有的因工作忙顾家少而有亏欠感,总想为亲人办这事那事来弥补,还有的一味琢磨怎么不让老婆孩子吃苦、受累、遭罪。亲情观出了问题,亲情则必定变味、走样。结果就是“全家福”毁于“全家腐”,有的“家就是权钱交易所”,家长成了权钱交易所所长;有的把自己扭曲了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染”给儿子,要儿子“做人学会走捷径”,而且一手给儿子设计这条“捷径”;还有的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七大姑八大姨跟着沾光。
  在亲情中讲“亲清”,把“亲清”厚植于亲情,才是真正的爱、最好的亲。老一辈革命家张闻天无论身居何位,从不为家人谋私利,有时为了避嫌甚至“苛待”自己最亲爱的人。他曾经严词拒绝为儿子上大学打招呼,说“你有本事上就上,没本事就别上”,他还“无情”地不让患肝炎的儿子回北京治疗,说“你有什么资格来北京看病,肝炎完全可以在当地治疗”,这种“苛待”在常人眼里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润物无声、大爱无痕。优秀共产党人对至爱亲朋的这种“清”,饱蘸着深情大爱,道是无情却有情。也正因为这种“清”,让家人过得平安健康、心安理得,活得高贵而有尊严,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却也没有大起大落,虽然平凡却不平常,虽然平淡却不平庸,成了群众的好榜样、干部的好标杆,为“亲而又清”作了最完美的诠释。
  在亲情中讲“亲清”,为亲情系上“保险带”、装上“安全阀”,才能让每个家庭更加洒满阳光、充满温暖,亲而又清、清而更亲。(徐文秀)

“闭门羹”也是警示声

  有社区干部曾向笔者“吐槽”:单位要求干部向群众征求工作意见,结果不少受访群众要么以“又来征求意见”为由不配合,要么闭门谢客直接拒绝。他私下里问了另外一些同事,吃群众“闭门羹”的也不在少数。
  工作开展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想取得工作的进步,群众意见必不可少。但值得警惕的是,个别单位虽然年年都在征求群众对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意见建议,但与群众切身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的老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现实中,还有个别党员干部对于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是闻过则喜,而是一听了之,更有甚者遇到就躲,群众的善意提醒被束之高阁。长此以往,也就慢慢寒了建言献策者的心。
  看似亲民的征求意见最后沦为了形式。即便是那些好不容易征求来的意见建议,在个别地方也只是写在了材料里、挂在了高墙上,群众又怎么会不给党员干部吃“闭门羹”?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这一做法启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换位思考的理念,真正拿群众当亲人,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政态度。从群众角度出发,将群众提供的好意见好建议一件一件又快又好地抓好落实,将群众给出的好点子好建议吸收好,才是对群众主人翁地位的尊重。唯有如此,群众才会真正打开家门、敞开心门,党员干部才能不断取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倾听群众的呼声时,才不会吃“闭门羹”。(张新峰)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